用生命照亮迷途人前路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黄 勤 江夏子
2月19日,在湖北省鄂州市拘留所,距离陈晋离世一个多月了,他生前写下的“待办工作事项”仍静静贴在工位上。
2024年12月31日早上,鄂州市拘留所所长陈晋前往医院,商谈医护人员来所会诊事宜,路上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47岁。
从警26年,陈晋先后在基层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工作,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称号。
他总是想把工作做得完美
说起老战友陈晋,共事14年的鄂州市戒毒所副所长杨志勇很是佩服,因为“他做工作太认真、太追求完美”。
“2001年,他刚到看守所工作不久,我俩就‘掐’上了,就为抢活干。”杨志勇回忆。
那时,杨志勇已经在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工作了两年,陈晋是新人。两个年轻人你追我赶。
杨志勇记得,为了快速熟悉监所情况,陈晋白天总拿着一个工作本转悠,晚上还加班研究。
很快,本子里多了他自己总结的监区情况图,大到巡查路线,小到每一名被监管人员的性格特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俩私下里一比较,还是他画的图更细致,标注的信息更全。”杨志勇说。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暂予监外执行规定》。
新要求如何迅速落实?
陈晋率先寻找突破口,查资料、学文件,找当医生的同学咨询。他总结了“三十八条”收押注意事项和上百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在病残人员进入监所前开出“病情诊断建议书”。
“他慢慢成了看守所的‘百事通’,我们遇到‘疑难杂症’都找他。”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副所长方翠琴说。
2017年,因业务精湛,陈晋入选湖北省监管系统专家人才库首批成员。
2021年9月,陈晋从看守所教导员调任鄂州市拘留所所长。
“他深感责任重大,工作更拼了。离家仅十几分钟车程,他却整天泡在所里。”拘留所带班负责人李琼说,“他几乎没请过假,却多次为同事代班。”
2024年10月,鄂州市拘留所为争创一级拘留所开始改造。12月,改造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陈晋连续半个月没回家。
12月30日17时,鄂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支队长柯玉卿到监所巡查,两人就邀请医疗专家来所会诊进行探讨,商定第二天上午由陈晋前往医院具体商谈。没想到,两人的一别竟成永别。
他总有办法解决最棘手的难题
“2012年,陈晋感觉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就利用业余时间钻研,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拘留所副所长吴康之前在看守所工作时就和陈晋是同事,他记得,陈晋带动全所16名民警通过了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他们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日常管理,攻破被监管人员的心理防线,屡破大案。
在监所,陈晋累计获取案件线索1183条,协助破案975起,其中包括70起命案积案。
陈晋任拘留所所长后,积极协调,借助“陈晋工作室”开展系列工作。
2023年7月,曹某因拒不履行法院的债务清还判决裁定,被拘留15日。
陈晋在拘留所内积极引导曹某正视问题,同时联系曹某的债权人和家属,提出免息和分期付款的合理建议。
3天后,在“陈晋工作室”,曹某的亲属现场偿还了50万元欠款,就余下的70万元欠款达成分期支付协议,一起拖欠5年多的债务纠纷得以化解。
2021年以来,“陈晋工作室”调解被监管人员社会矛盾纠纷265起,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16面、感谢信10封。
他总把被监管人员挂在心上
姜某2010年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收押在看守所,不配合管教。一个多月,姜某没理过陈晋。
“有一次,陈警官故意用言语激我。我反驳说‘我担心家里的老娘,不想说话,关你什么事’,没想到陈警官记下了这句话。”姜某回忆。
当晚,陈晋就找到姜某家。
“你母亲身体没问题,你哥哥已经把她接走一起生活。”一周后,陈晋将此事告诉了姜某。
姜某的眼泪夺眶而出。此后,两人无话不谈。
姜某到监狱服刑后,陈晋给他写了两封信,让他安心服刑。
后来,姜某表现优异,减刑一年,2016年出狱。陈晋又主动帮他找了一份工作,督促他考取有关证书,以便在职场有上升空间。
“我想告诉他,我没有辜负他。我现在有固定工作,有家室,生活得很好。”姜某说。
陈晋觉得自己有责任关心每一名被监管人员,给予他们关怀和帮教。
“每次和他去超市,不是买奶粉米粉,就是买衣服袜子,一问就是给家里无人管的被监管人员买的。”陈晋的妻子杨慧回忆。
陈晋还摸索出“管教工作有公心、谈话教育有诚心、个别施教有耐心、日常管理有细心、文明管理有爱心”的“五心”工作法,积极教育感化被监管人员。
“有些被监管人员回归社会后,称呼我爸爸为‘老师’。他们觉得爸爸就像警灯一样,照亮了他们的人生路。我觉得爸爸的工作很有价值。”陈晋的女儿陈安琪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