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公安网站|繁体|登录|注册

90后“小李警官”炼成记:守护大型社区的青春蓝

2025-08-12 10:08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通讯员 徐阳

深夜探访测试隔音、用法律条文“啃”下赔偿纠纷案、给居民追回损失……在华园社区这个纠纷高发的大型社区,90后民警李灿用一套套充满“青春范”的新方法,打破了“青年民警管不好婆婆妈妈事”的刻板印象。李灿,华中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毕业,2023年通过社招成为一名青年民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已在华园社区扎下根来,成了近万居民口中亲切可靠的“小李警官”。刚到社区警务室,巨大的反差感便扑面而来,理想中的雷霆执法遭遇的却是家长里短的琐碎——“我家门被弄坏了”“那家深夜太吵”“业主和保安吵起来了”。面对这个常住人口过万、人员结构复杂的大型社区,很多老民警都头疼,一个缺乏经验的“毛头小子”能行吗?

“理账式”调解:精准定责,用专业破难题

有五年银行工作经验的他,调解自有章法。今年1月,辖区王阿姨一早到警务室求助:十年前定制的防盗门被物业人员刮坏,交涉半天愣是没个说法。“您别急,我先去看看现场。”李灿快步到现场,拍下损坏细节,发现门是停产老款。“这门怕是不好修了。”他在记事本上记下“绝版订制门”“维修难度大”等关键词。随即邀请物业公司与燃气公司协调,“你们物业刮坏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是你们燃气公司贴告示,贴得不规范我们能去刮业主的门吗?”双方各执一词,调解陷入僵局。

“这个纠纷就算和稀泥调解好了,那极有可能导致矛盾升级,留下风险隐患,对我们的公信力也是一种影响。”李灿说道,面对如此棘手的三方纠纷,他主动向所里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询问常驻律师意见。当再次调解时,李灿拿出准备好的法律条文及责任清单,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责任比例、赔偿金额计算依据、同类型旧款门网购价格。“按照法律条文,两家公司平摊责任最为合理。”在李灿法理结合的调解下,双方心服口服,各赔一半。当把赔偿金交到王阿姨手上时,她拉着李灿的手不停地感谢:“以前总觉得你们年轻人毛躁,没想到小李警官比谁都靠谱!”一句朴实的赞誉,“小李警官”这个亲切称呼在社区传开,群众对社区警务室的信赖也更深一层。他说:“解决纠纷就像理账目,只要算清楚法理、情理这本账,群众心里自然亮堂。”

“证据+共情”:巧破噪音“心墙”,青春有办法

传统社区民警常靠“一张嘴、两条腿”和经验积累化解矛盾,李灿却不避讳用“新办法”。今年6月时,一起楼上楼下噪音纠纷就让他吃了“闭门羹”。楼上住户面对这位面生的年轻民警极不信任:“你们又来了?换人也没用,再敲门我投诉!”楼下住户则情绪激动,要求立刻处理。

面对僵局,李灿没有选择强行介入或者无限期拖延。他白天走访网格员、物业了解具体情况,夜晚“深入探访”感受实际噪音强度,并拍摄视频记录实际情况。当他把客观记录的回放视频展示给楼下住户时,理性的说服力悄然启动。“您看,晚上10点后人家确实安静了,主要声音集中在晚上七八点做饭时段。楼体结构就这样,过度关注反而容易陷进去。”

细心的李灿还了解到该住户与家人住在同一社区,一句充满温情的劝导直击心坎:“与其把精力耗在和邻居较劲上,不如多陪陪家人,享受家庭的温暖”,最终让这位曾经重复报警的男子彻底释怀。这次成功,不仅平息了纠纷,更让居民们开始重新打量这位年轻的警官:哦,这个小年轻,挺有办法!

“四方联调”啃硬骨头,法治思维破赔偿困局

如果说邻里噪音考验的是耐心,那么复杂的侵权纠纷则检验着硬核的法律素养。今年6月,保安脚被业主电动车压伤拒不赔偿的案子交到了李灿手上。前两次调解无果,双方情绪激烈。业主表示“这是工伤”,物业指责其“蛮横无理”。

青年民警的“犟劲”被彻底激发。李灿并非单纯劝和,而是启动了他在社区着力构建的“警务室+社区网格员+常驻律师+司法所”四方联调机制。这是他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法宝,旨在弥补自己年轻经验不足的问题,更是将专业资源链接到调解现场,视频证据和法律意见书让他迅速理清关键,这不是工伤争议,是典型的侵权责任纠纷。

当晚,他带着视频证据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再次敲开了业主的门。没有指责,没有偏袒,有的只是对法条依据和法律后果的逐一剖析。“您觉得保安拦您不合规,可以投诉物业或报警。但因此导致其受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5条……”一夜的法理攻心和后果分析,让原本固执己见的业主次日便主动与保安达成协议并当场赔付。

“基层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定纷止争。我年轻经验少,但背后有法治支撑、有专业团队托底,这就是我们年轻民警敢‘啃硬骨头’的底气。”李灿总结道。这套“背靠体系、手持专业”的联调模式,在今年已成功化解20余起类似纠纷,成功率达95%,成为他在这个复杂社区快速站稳脚跟的制胜一招。

在华园社区的方寸之间,青年民警李灿的身影,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线”。他没有陷入“年轻管不了社区”的刻板困局,反而将青春的锐气转化为创新的勇气,将专业能力沉淀为解纷的公信力。他用脚步“丈量”出最清晰的民情地图,用智慧打通多元解纷的“最后一米”,更用真诚擦亮了“社区警务站”的金字招牌。

从“李警官”到“小李警官”,从“初生牛犊”到“社区治理骨干”,李灿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当青年一代民警将澎湃的青春动能融入服务人民的土壤时,群众的信任正不断生根发芽。泥土里播种青春,大地上书写担当,“小李警官”的故事,正在武汉无数基层社区悄然绽放着。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