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毛振平:页页皆细节,16年的侦查笔记藏着“鹰眼”秘籍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杨冰
“真没想到这个火锅炉子能找回来,谢谢您毛警官。”刘先生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五里墩街派出所领回他一周前被盗的卡式炉。“整整追踪了六天,追回的不是这个不值钱的炉子,而是街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市民口中的毛警官,是五里墩街派出所的刑侦民警毛振平。这样的“失而复得”,在他16年从警生涯里早已是寻常事。从揣着笔记本跑遍辖区记探头点位,到盯着屏幕一帧一帧抠案件线索,再到组团队、教新人,16年刑侦路里,毛振平用屏幕前的千万帧画面、街巷里的无数脚印,磨出一双“鹰眼”,把平安种进了老百姓心里。
从“高山水兵”到“视频尖兵”,守护初心不变
“我是大山里的海军,是祖国的眼睛。”谈及12载军旅生涯,毛振平眼里闪着光,笑说他是没出过航的海军,总是围着雷达转,“我们在雷达屏幕前,守护着万里海疆!”2010年转业穿上警服,这份“守护”的初心,便从辽阔深蓝转移到了城市烟火里。
刚到五里墩街派出所,他就遇上了一桩“棘手事”:辖区餐馆的保险柜被偷,现场却没有撬痕。“监控显示一名男子抱着保险箱离开,看起来是熟人作案。”凭着老式黑白监控里模糊的画面,他一点点比对线索,最终锁定嫌疑人张某某,成功追回2万多元赃款。“视频监控有图有真相,以后肯定是破案利器!”这次经历,让毛振平认准了视频侦查的方向。
2011年武汉市开展城市视频建设,他更是“钻”了进去——自费买资料啃技术,对着屏幕逐帧研究画面,连吃饭时都在琢磨“怎么从人群里快速锁定目标”。2015年破获一起门店盗窃案时,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强,常规追踪断了线,他就重新走访现场,调取300多小时的监控录像,终于在一辆垃圾车后抓拍到嫌疑人转身的瞬间。顺着这“一闪而过”的线索,他带队蹲守三天两夜,不仅抓了窃贼,还端了一个流窜多省、作案20余起的盗窃团伙。
“铁脚板”踩出“活地图” 一帧一帧熬出“火眼金睛”
“‘鹰眼’哪是天生的,都是熬出来的、走出来的!”谈起视频侦查技战术,毛振平笑言这是个“水滴石穿”的“笨功夫”,也是一个“踏破铁鞋”的“力气活”。除了要有“快、细、准”的“火眼金睛”,还需配上“熟图、熟路、熟点位”的“铁脚板”。
为了把辖区“装”进心里,毛振平养成了个习惯:口袋里总揣着个笔记本,只要有空就往街上跑,记录探头点位。五里墩街位于汉阳区中部,近年来因城中村改造、新楼宇拔地而起,经济快速发展,地标建筑增加,街景焕然一新。城市监控点位也不断变化,毛振平的笔记也在不断更新。“走在路上,眼睛忍不住往人群里扫,总想着‘要是有情况,该从哪找线索’。”
这份“较真”,在破案时成了“硬底气”。几年前,五里墩街派出所接连接到医院盗窃警情,住院病人的随身财物被偷。“放在病床前的包和家人送来的鸡蛋,转身就没了。”毛振平立即调取医院监控视频,锁定嫌疑人后,追至钟家村却断了线索。看到报警人愤怒着急的样子,毛振平心里憋着一股劲:“不把人抓住,对不起他们的信任!”那几天,他坐在电脑前十几个小时不挪窝。
转机藏在一次寻常的调监控路上。那天他刚走到钟家村路口,迎面过来个穿深色夹克的男子,跟视频里的嫌疑人一模一样!毛振平悄悄给同事递了个眼色,两人快步上前,当场将嫌疑人刘某控制。后来在刘某家里,民警搜出了20多部被盗手机,系列医院盗窃案就此告破。
“不甘心”里藏着为民的急
“还可以更快的!”这是毛振平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对他来说,破案不仅要“准”,更要“快”——早一秒抓住嫌疑人,老百姓的损失就能少一分。
今年2月10日清晨6点32分,一阵急促的报警电话打破了宁静:“有人在人行道上逼我转账,我没给钱他骑电动车跑了!”接警后,毛振平抓起笔记本就往监控室跑。可那天偏偏赶上雨天,镜头里的画面模糊不清,加上早高峰的人流,嫌疑人的身影几次从屏幕里“溜走”。
“不能慌,按路线一点点追!”他对着报警人提供的线索,逐个路口比对监控,一点点缩小范围,3小时后就锁定了嫌疑人的住处。
可到了小区楼下,新的难题又来了:嫌疑人的电动车就停在单元门口,物业监控里没见他出门,敲门却没人应答。毛振平没放弃,回到中控室重新调取监控,画面里一闪而过的救护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把视频放慢,果然发现:在民警来之前一小时,嫌疑人扶着个脸色苍白的人上了救护车。
顺着这条线索,嫌疑人很快落网,从案发到破案,不到5小时。当天回到家,毛振平在笔记本上写下:“下次要更留意‘异常画面’,或许能再快半小时。”
这样的“较劲”,在他的办案经历里随处可见。今年2月27日,辖区地铁口一辆自行车被盗,毛振平追踪多日,发现嫌疑人总在月湖公园“消失”——公园里监控少,嫌疑人又爱绕小路,案子一度卡住。那些天,他不停刷新公园周边视频信息,连吃饭时都盯着屏幕。3月6日上午,当屏幕里再次出现嫌疑人的身影时,他立刻带队出发,还特意跟同事交代:“这人不喜欢久留,咱们分两路去古琴台出口堵他!”果然,就在嫌疑人准备骑车逃走时,毛振平当场将他抓获。
派出所的“流动课堂” 把“个人本事”变成“团队力量”
“毛探长,您这笔记借我看看吧!”在五里墩街派出所,毛振平的办案笔记是大家眼里的“宝贝”——里面记着监控点位图、案件复盘、追踪技巧,连哪个路口的探头有盲区,他都标得清清楚楚。
2018年起,就有年轻民警找他借笔记。看着大家渴望学习的眼神,毛振平想:“好方法不能藏着掖着,多个人精于视频侦查,就能多破些案子。”从那以后,他常利用午休时间,把同事叫到一起,对着笔记讲案例:“这个案子我当时走了弯路,要是早点注意到探头角度,能少花两小时……”
后来同事们干脆提议:“毛教官,您干脆给我们开个课吧!”2019年,五里墩街派出所的“视频侦查小课堂”开起来了。毛振平没讲大道理,而是带着大家一起看监控、找线索,遇到复杂的案子,就把关键帧截屏下来,一步一步讲思路。“毛教官教的都是‘干货’,上次我追个偷手机的,用他说的路线追踪,半小时就锁定了人!”年轻民警赵众垚说。
2024年,在所领导的支持下,毛振平牵头组建了派出所视频工作组。他根据大家的特长分工,制定了详细的职责流程。“以前是我一个人‘单打独斗’,现在是团队‘并肩作战’,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这支团队很快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以来,参与破获刑事案件18起、治安案件56起,抓获嫌疑人53人,还帮群众找回18名迷失人员、14部手机、20辆电动车。
“我就想在刑侦岗位上,用视频侦查为老百姓做事。”所领导曾提议让他去更轻松的岗位,他一口拒绝了。16年来,他的手写笔记本与时俱进换成了电子文档,里面的内容从最初的探头点位,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案件复盘;他的“战场”从单个监控屏幕,扩展到了整个视频工作组;但不变的,是他走街串巷时的“铁脚板”,是盯着屏幕时的“较真劲”,更是心里装着老百姓的那份初心。
这就是毛振平,一个用“笨功夫”磨出“鹰眼”的民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