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激发辅警队伍活力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刘贵贤 毛彦兵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公安局将3600余名辅警作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以制度机制保障辅警队伍稳定,不断激发辅警队伍的干事热情。该局推行“五小警务”,发挥辅警工作特长,依靠“村湾夜话”织密平安防线,全市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不断跃升。
“两要两有”强队建
“感谢组织为我撑腰。我会继续努力,把组织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工作动力!”7月29日,通山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郑全明等人前往南林桥派出所,慰问在执法中受到侵害的辅警方波。
咸宁公安机关将辅警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严把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近年来新招辅警大专学历占比超45%;实现辅警工资层级化动态增长,落实全员“五险一金”和意外险等,织密辅警保障网络。
今年2月,咸宁市公安局对2024年度全市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进行表彰,对37名辅警给予奖励。
“我们的目标是‘两要两有’——辅警门槛要提高、管理要严格、待遇有保障、成长有空间,让辅警干得有尊严、有奔头。”咸宁市公安局队伍管理科负责人刘晓兰介绍。
“五小警务”解民忧
“他们说我的社保卡涉嫌骗保,要坐牢!我吓得腿都软了。”7月22日,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程益桥村村民余女士接到了一个冒充社保局的诈骗电话。
依托“警村反诈”快速响应机制,咸宁市公安局驻村辅警江桥、汀泗桥派出所民警与村干部争分夺秒上门劝阻拦截,保住了余女士的46万元“养老钱”。
8月初,在咸宁市黄畈社区,村民万某家的7只土鸡被邻居的狗咬死,双方发生纠纷。警务室民警辅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辅警熊盛田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一场邻里纠纷消弭于无形……
驻村辅警的阵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咸宁公安为他们量身定制“五小警务”工作要求——收集小线索、解决小困难、调处小纠纷、排除小隐患、压防小警情。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村党支部书记徐勇感慨:“以前村里有点小矛盾小摩擦,要么拖着,要么闹大。有了驻村辅警后,就像有了‘和事佬’和‘千里眼’,小问题在家门口就解决了!”
今年以来,咸宁市驻村辅警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近1.1万起,化解率达96.5%,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村湾夜话”护平安
7月8日晚,赤壁市车埠镇官田村一个小院内,赤壁市公安局驻村辅警郑新明和十几位村民围坐一起进行“村湾夜话”。
“村口垃圾箱周围堆积了很多垃圾,感觉不卫生啊,还有消防隐患。”村民老李提出问题。
“李叔放心,这事我记下了,明天就上报协调,争取尽快解决!”小郑边记录边回应。
像这样由驻村辅警牵头组织的“村湾夜话”,已成为咸宁市公安局收集乡村民意、进行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2024年11月,“村湾夜话”工作法成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之一。
驻村辅警是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咸宁公安组织驻村辅警培育“平安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其群防群治作用,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立体网络,将治安防控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每个角落。
2023年3月,通山县公安局燕厦乡北冲村驻村辅警舒诚树冲入火海,将被困的4名儿童全部救出,被授予“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称号。2024年4月,崇阳县公安局天城派出所辅警吴洪刚翻越公路护栏,跳入河中救起落水女孩。今年6月15日,通城县公安局五里镇驻村辅警张成斌在休假时,协助民警抓获假借化缘实则行窃的犯罪嫌疑人伍某。失主万大爷说:“以前觉得警察离得远,现在穿制服的辅警就在身边,心里踏实多了!”
这种“看得见的安全感”直接体现在数据上:咸宁市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的排名分别从2020年的全省第14位、第17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4位、第7位,创下咸宁历史新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