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擒凶 用生命践行从警誓言
清明时节,深切缅怀壮烈牺牲的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汉兴街汉兴派出所副所长邱建军——
“他走了,我凝视着他,瘦小的身躯、光荣的职责、伟大的精神。那一刻,我勘验他冰冷的身体,仿佛依然能感到他内心的赤热。”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胡斌,时常想起与战友邱建军的最后一面。
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邱建军牺牲的地方,离汉兴街汉兴派出所直线距离仅200米的居民小区。这里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2024年6月1日凌晨,为保护群众和战友,邱建军与歹徒英勇搏斗,身中15刀,壮烈牺牲。
舍命护民的英勇
当了近30年的刑警,出了无数个现场,胡斌从没有想到,这一次,要面对自己的战友。
“房间的墙上、地上,楼道里的栏杆上都是血迹,跟着血脚印一直到他倒地的地方,足足有近30米。”胡斌是最早到达现场的勘验技术人员,谈起邱建军牺牲时的情景,他声音低沉,眼睛里泛着泪花。
时间回溯到2024年6月1日凌晨。
“常青三路某宾馆门口有人拿刀子准备伤人!”汉兴街汉兴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已连续工作16小时的邱建军立即带队前往处置。赶到现场时,犯罪嫌疑人已经离开了。
为消除隐患,邱建军组织警力展开追踪摸排。凌晨1时许,他们发现持刀男子冯某已返回汉兴街的租住地。随即,邱建军带领民警辅警携带警用盾牌、钢叉、警棍等装备赶往冯某租住的居民楼。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房间内空间狭小,从客厅到卧室只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过道。据当天一同出警的民警辅警回忆,冯某在卧室内将门反锁,邱建军指挥大家持盾牌、钢叉等呈战斗队形戒备,并朝屋内喊话让冯某开门。突然,冯某手持一把56厘米的长剑从屋内冲出,朝现场民警辅警疯狂挥砍。
短兵相接中,一名辅警的头部、手臂受伤。邱建军赶紧示意大家暂退至相对安全位置。就在此时,冯某从卧室再次冲出来,换了两把匕首。冯某的母亲、身边战友处于危险之中。
掏出手枪、子弹上膛,邱建军做出了一个训练有素民警在危急时刻应有的反应。但狭小的封闭空间、坚硬的墙壁,容易发生跳弹,伤及冯某的母亲。为了群众的安全,他迅速收好枪,直面危险。
搏斗中,邱建军颈部、腹部等多处被刺伤。混乱中,冯某夺门而出。
浑身是血的邱建军拼命追捕,跑下25级台阶,追出20多米远,最终倒在血泊中。
法医颜晖说,邱建军所受的15处刀伤基本都在头部、颈部和手部,最致命的是颈部的刀伤,伤到了颈部大动脉的分支动脉,流血最严重。“如果当时邱建军用手按住颈部大动脉,等待治疗,不去追捕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没有生命危险。”颜晖的话语中,带着悲伤。
如果他开枪,是不是就不会受伤?如果他不拼命追捕,是不是就还有生的希望?沉浸在悲伤中的战友,在追问,在惋惜。
但他们知道,那个时候,邱建军不会想到自己,他想的是保护群众、战友,想的是不能让犯罪嫌疑人拿着刀到街上伤害无辜群众。
邱建军走了,带着满身的伤痕,穿着血染的警服走了。
不破不休的执念
生死瞬间的抉择、最后时刻的英勇,源于什么?从邱建军30年的从警生涯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1994年7月,在经过4年警校的锤炼后,邱建军开启了他的警察职业生涯,起点是他一直向往的刑警。
报到时,邱建军身上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让时任刑侦大队重案二队探长的朱超印象深刻。“里面是毛巾、牙刷,我知道刑警上案后不能回家,就都带上了,准备随时上案。”邱建军的话让朱超印象深刻。看着眼前这个麻利的小伙子,朱超心想:“是干刑警的料。”
1996年,邱建军所在的重案队接到追捕一名全国流窜作案的保险柜大盗的任务。民警在一家台球室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
这个台球室鱼龙混杂,有多个出入口。邱建军奉命前去侦查。在外围蹲守的民警焦急地等待着,突然听到里面“炸了锅”。大伙儿冲进去,来到拥挤的人群中心,发现邱建军竟然把自己和犯罪嫌疑人铐在了一起。原来,邱建军刚进去,发现犯罪嫌疑人正准备离开,便立即采取行动。
“为什么不叫增援”“一个人多危险”,面对队友的“埋怨”,邱建军笑着说:“来不及通知。反正人抓到了,我这不是没事吗?”
并非每一次都能“没事”。从警生涯中,邱建军多次负伤。
其中一次,是2012年和同事肖汉辉一同执行任务时。肖汉辉回忆,当时他们在办理一起涉毒案件,蹲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从过道出来,两人直接扑了上去。没想到,犯罪嫌疑人随身携带刀具。
“我当时腹部被捅了一刀,邱建军腿部被捅了两刀。刚开始我们以为没什么大事。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伤得很重。”肖汉辉说。
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00余名,无一起执法过错、无一次违法违纪、无一件信访投诉——这份耀眼的成绩,见证着邱建军30年不平凡的从警之路。
“案子不破,就是欠老百姓的债!”邱建军对待案件“不破不休”的执念令同事们佩服。也正因此,他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2002年,汉兴街汉兴派出所辖区一家副食店的婆婆遇害。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案件迟迟未破。2018年,邱建军调到汉兴街汉兴派出所担任刑侦副所长后,带领大家迎难而上,去攻克这起积案。
2022年,案件终于迎来转机——排查出陈某存在重大作案嫌疑。在对陈某的审讯中,邱建军带头攻坚,巧妙地利用亲情感化陈某。最终,陈某如实交代了作案经过。
汉兴街汉兴派出所民警李原回忆,为了寻找20多年前的证人和证据,邱建军带队前往多地,行程4000多公里,收集掌握了大量信息,制作案卷材料1000多页。最终,这起20多年的积案终于告破,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永远盛开的栀子花
2012年,当了18年刑警的邱建军,迎来一个全新的起点——成为汉兴街汉兴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负责的片区是治安形势复杂的姑嫂树社区。
当时正值旧城改造攻坚期。1.1平方公里的辖区里,有1万多名外来人口,发案率居高不下……一系列难题摆在邱建军面前。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邱建军扎根在社区。“不论是谁向他寻求帮助,他总是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问题,不嫌烦不嫌累。”曾担任姑嫂树社区支部书记的徐新华说。
辖区群众提到邱建军,有说不完的故事。
牛婆婆记得,辖区有对老夫妻,腿脚不便,还有慢性病。棚改期间,邱警官隔三岔五蹚着泥水为他们送去药品和米面。
“爱心花朵”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向绪前记得邱警官的好。社区曾经有30多名儿童由于户口、监护人、家庭条件等问题,不能和同龄人一样正常入学。2014年,在邱建军和社区的反复沟通协调下,“爱心花朵”服务中心成立了,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
一点一滴,一步一步,邱建军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得知邱建军牺牲的消息,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悼念。派出所的大厅里摆满了群众送来的鲜花。
如今,邱建军的办公室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办公桌上,战友按他生前的习惯,为他泡了一杯茶,敞口的玻璃杯里漂着几朵栀子花——那是他最爱的花。
春回大地,栀子花又开了。人们知道,英雄从未远去。
人民公安报评论员:初心如磐 用热血谱写英雄壮歌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扎根基层数十年,一心挂念人民安危冷暖?是什么样的担当,让他潜心攻克大案办好小案,带领队伍屡创佳绩?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面对尖刀毫不退缩,以血肉之躯筑起保护群众的钢铁长城?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这一切,皆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警30年来,邱建军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他毅然选择用身躯保护战友和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镌刻出了英雄的模样。他的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永远在人们的心中伫立。
不怕牺牲、勇于担当,是邱建军令人敬佩的斗争精神。他智勇双全、顽强拼搏,在工作中始终冲锋在前。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有危险,我先上,我来”,那件被鲜血浸透的警服,正是他英勇无畏的见证。
践行宗旨、矢志为民,是邱建军感人至深的公仆情怀。他是社区群众的紧急联系人,在他的身上,“有事找警察”从来没有落空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早已刻入了他的骨髓。
廉洁奉公、正义凛然,是邱建军让人敬重的优良品质。他恪守党员干部的清廉本色,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挺直铮铮脊梁,以身铸剑、捍卫正义,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头上是警徽,肩上是责任。生在武汉这座将英雄气概刻进基因的城市,邱建军沿着先辈的足迹,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涵。邱建军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在社区街巷,他默默坚守,护佑平安;在危难之处,他挺身而出,勇敢无畏。邱建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这些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是公安队伍,也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
学习和传承是最好的铭记。邱建军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忠诚信念、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我们要学习弘扬邱建军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厚植强烈的宗旨意识,涵养真挚的爱民情怀,汇聚起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矢志奋斗、勇毅前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