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上门将“定制”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
法治日报记者 刘欢
法治日报通讯员 廖琰璨
“我们德国籍总经理的工作许可证到现在还没办下来,只能不断在两国之间往返……”不久前,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接到辖区一公司求助。
该公司是全球知名线上会展企业的中国区总部,2024年8月落户于武汉东湖高新区。
接到企业求助后,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陶俊带队上门“问诊”,协调多部门现场会商,迅速解决因认证标准争议导致的工作许可停滞办理问题;同时,全流程辅助企业材料审核、法律咨询、认证协调,确保申请材料的合规性,最终帮该外籍高管获得工作许可。
据统计,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近年来已累计为400余家涉外企业引进外籍人才1132名,助力173个海外项目落地。
这只是东湖高新公安以“定制”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在这片涌动着创新发展的热土上,汇聚着5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8万余户市场主体。
《法治日报》记者从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了解到,该局立足服务大局,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开展“定制”服务,努力打造符合光谷定位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东湖高新公安的优质服务,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人张桂松有切身体会。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拨打武警官的电话,他就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张桂松说。
张桂松口中的“武警官”,是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政务服务出入境大队教导员、优化营商环境专班负责人武窈瑶。
去年3月,小米公司遇到一个“大麻烦”:武汉首个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开业前一周还没有门牌号码。
张桂松向武窈瑶求助,列出“定制单”:急需办好门牌,变更工商注册地址;超千人前来现场,停车场地需要提前规划;建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优化客户体验。
企有所呼,警有所应。武窈瑶立即协调人口管理大队赶在交付中心开业前两天编好门牌;协调区交通大队踏勘现场,组织规划临停区域,同时将骨干力量安排到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保障消费者提车、登记、上牌的体验。
最终,汽车交付中心如期营业。
现如今,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又在火热建设中,武窈瑶常带着民警上门走访,对工厂的消防设施、内部安保体系、交通规划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定制’让企业省去到处跑、摸不着门的烦恼,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专班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支撑。”武窈瑶说。
享受到东湖高新公安“定制”服务的不只小米公司。
辖区某企业是区域重要危化品使用企业,设有两处危化品仓库。
长期以来,危化品“采—运—存”全链条的分割管理,导致企业行政成本增加、物流效率低下、生产周转受阻。
针对企业的诉求,东湖高新公安优化营商环境专班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打通行业部门壁垒,创新推出“一证通全链”服务模式,即通过购买许可“两证合一”实现“一证通两仓”;同时,制定统一检查清单,推行“一次上门、多检合一”,既守住安全监管底线,又使企业降本增效。
科学施划停车泊位,解决企业周边停车难问题;加大查处整治违停力度,方便企业员工出行……自2024年成立以来,东湖高新公安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已为辖区企业提供400余次“定制”服务,并推出“7×24小时”绿色通道,实现问题“一单收、闭环办”。
东湖高新公安还畅通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法治服务中心等涉企服务对接渠道,搭建对话平台,引导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为企业提供各类政法系统协调服务。
因知识产权被其他公司侵犯,辖区某电力自动化科技公司遭受不小损失。东湖高新公安在依法查处侵权企业、追赃挽损的同时,与检察部门、知识产权技术专家组成普法宣传小组,对企业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涉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提出专业建议,有效填补管理漏洞。
更多功夫下在平时。根据园区、企业特色及需求,东湖高新公安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围绕企业职工落户咨询、涉企行政许可审批、企业内部治安防范指导共建等事项,常态化组织开设公安业务“专家课堂”上门宣讲,源头防范各类风险隐患。
“我们将持续以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光谷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注入更多公安动能。”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