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城中村20年,他把警务室变成群众“暖心窝”
极目新闻通讯员 郑成波 杨冰
张辉和网格员一起在社区走访
“丫头又长高了吧!中秋节去看看你们。”“成了半大姑娘啦,都能帮我干活了!谢谢您一直记挂着我们。”9月11日,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永丰街永丰派出所民警张辉在米粮社区警务室里,和芳芳(化名)视频通话。几句家常,暖意融融。
5年前,因意外截肢的芳芳独自带着3岁的女儿租住到这里,靠打零工维生,生活艰难。张辉走访了解后,不仅常送去生活物资,还主动协调解决了孩子入园和学费减免问题。即便2023年芳芳搬离社区,这份牵挂也从未间断。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张辉扎根米粮社区的20年里,早已是平常。从青涩民警到群众口中的“大管家”,这位10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全省优秀社区民警”的老党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真切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
张辉在警务室接待和服务群众
把“各管一摊”拧成“一起干”
米粮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村改居”社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不仅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一级警务室,还是汉阳区智慧平安小区示范点和“枫桥式社区警务室”。
“社区的事,就得靠大家商量着办!”2022年,张辉多了一个新身份:米粮社区党支部兼职党委副书记。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深入基层治理的“桥梁”。
“上周有居民反映2栋存在电动车充电隐患,今天我们把物业、业委会请来,一起制定一个整改方案。”每周一上午,他都会把过去一周的事项逐一梳理,列成清单,组织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协商,不回避、不拖延。
从民警到社区副书记,张辉始终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他巧妙地将警务工作与社区党务、政务深度融合,推动建立“社区+警务室”联席会议机制,实现社区力量信息互通、协同发力。
原本各管一摊的网格员、残疾人专干、物业保安,在他的协调下被重新赋能:网格员成了人口信息“采集员”,走家串户实时掌握住户动态;残疾人专干变身特殊群体“联络员”,及时反馈需求;物业保安加入兼职“巡逻队”,每天早晚主动增加两轮巡查,成为社区安全的“移动前哨”。
去年夏天,巡逻队员小李在走访时注意到,5栋的独居老人张爹爹好几天没出门。她立刻联系张辉,两人迅速赶到其家中,发现老人突发眩晕症,脸色苍白,无法起身。“幸亏发现得及时!”张辉一边上前安慰老人,一边嘱咐小李赶紧联系社区医生。
凭借这张由民警、巡逻队员和社区居民共同织就的防护网,米粮社区近三年来入户盗窃案件持续保持“零发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隐患刚一冒头,就被我们及时掐灭。”张辉说。
张辉带领巡防队员在社区开展夜巡
让“看热闹”变成“一起防”
“以前住私房,关起门来什么都不管;现在住小区,得学会防骗、防火!”在8月份米粮社区“新村民自治学校”的课堂上,68岁的原村民李师傅听得格外专注。黑板上,张辉对着漫画,一边讲解近期多发的电信诈骗手法;讲台边的屏幕上,驻村律师正通过远程视频实时解答居民疑问。
作为城中村改造社区,米粮社区共20栋59个单元,住的大多是原米粮村村民。“从村民变成居民,生活环境变了,但安全意识还没跟上。”这一点,张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9年,他多次与社区集团沟通协调,终于争取到固定场地,办起了“新村民自治学校”。
“我们不搞照本宣科那一套,讲的都是大家真正用得上的安全知识。”张辉介绍,这里的反诈培训用的是居民身边的真实案例,消防演练要求每个人亲手操作灭火器,矛盾调解课则请来老党员,分享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邻里相处经”。
2021年,为提升防范宣传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张辉积极探索新媒体方式,联合物业创建了“火眼金睛幺幺灵”视频号,将一线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改编成生动的情景剧。
“张警官,你视频里那个刷单返利的套路,我闺女差点上当!幸亏看到了你的提醒!”不久后,居民张大妈的真诚反馈,让张辉充满了动力。截至目前,该视频号已发布反诈短视频近百条,同时开展线下培训30余场。
不仅如此,张辉还发动社区老党员组建起“银发先锋队”。由退休老村长魏永火担任队长,每天佩戴红袖标、带领队员在小区内巡逻,劝导乱停车辆、上报堵塞的消防通道,成为社区里一抹温暖的“平安色”。“我们年纪大了,但还能为社区发一份光!”
3年来,这支队伍累计协助化解邻里纠纷270余起,排查安全隐患160多处,成为张辉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张辉和“银发先锋队”在社区排查安全隐患
让“跑断腿”变成“送上门”
“叮!小区东门监控系统发现陌生人员徘徊,请巡逻队员迅速核查!”6月一天的凌晨时分,警务室的监控大屏弹出预警,值班中的张辉立即通过对讲机派队员前往现场。仅用5分钟,正伺机作案的可疑人员就被控制,作案工具被当场缴获。
这一高效处置,得益于张辉大力推动建设的“智慧平安小区”系统。2018年,米粮社区被纳入全区智慧平安示范点,张辉借势协调,将社区视频监控实时接入警务室,在小区关键出入口加装人脸识别卡口。“以前靠‘铁脚板’,现在线上线下联动,防控更精准。”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能够精准掌握案件高发时段和区域,从而实现科学部署警力。
科技不仅用于“防范”,还能优化“服务”。当日,记者走访中看到,在“新村民自治学校”的远程窗口,居民李女士通过视频向张辉咨询居住证办理事宜。“以前要跑派出所,现在在小区就能预约,张警官还会上门收材料,特别方便!”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张辉还建立了“保洁阿姨群”“出租屋业主群”等微信群。居民有需求,在群里喊一声,他总能第一时间回应。
去年年底,出租屋业主群中有人反映某租客拖欠房租并拒绝搬离。张辉当天就联系双方调解,既帮业主拿回了房租,也为租客争取到找房的缓冲时间。“社区里没有什么小事,只要能让大家少跑一趟、少操一分心,我就觉得值。”张辉说。
20年时间,张辉亲历了米粮社区从“城中村”到“智慧社区”的蜕变,也以始终如一的坚守,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如今,走进米粮社区,老人们悠闲地在广场散步,孩子们在楼下追逐嬉戏。提起张辉,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附件: